近日,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《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》(以下简称《指引》),对于广东省内5大都市圈进行进一步的规划及调整,而在这其中,深圳都市圈被重新定义,范围缩小,河源及汕尾退出,东莞全域纳入,而惠州市则只有惠城区、惠阳区、惠东县、博罗县纳入深圳都市圈。
2022深圳都市圈最新规划
近日,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《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》(下称《指引》),对我省五大都市圈规划进行指引。在深圳都市圈中,惠州被定位为“一主两副”核心区中的“两副”之一,是深圳都市圈经济增长和综合服务的核心,带动和辐射外围地区、提升都市圈整体能级的重要引擎。
广东共有五大都市圈,分别为广州都市圈、深圳都市圈、珠江口西岸都市圈、汕潮揭都市圈、湛茂都市圈。而在此次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的《指引》指出,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市(含深汕特别合作区)、东莞市全域,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、惠阳区、惠东县、博罗县。其中,惠城含仲恺高新区、惠阳含大亚湾开发区。范围较之前缩小。
深圳都市圈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图
交通系统领域协调指引
构建“三横四纵”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
围绕深圳都市圈多中心分布式的空间结构,以高速铁 路、城际铁路、市域(郊)快线的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,形 成“三横四纵”的网络综合交通格局。 “三横”:第一圈层以深圳轨道 2、5 号线所形成的环线 与深珠通道-南坪高速-盐排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为一 横,是串联深圳都会核心区核心功能与疏解过境交通的主要 通道。第二圈层以深圳轨道 18 号线快线与深圳外环高速形 成的综合交通走廊为二横,是串联深圳外围 5 个新城与重点 平台的主要交通通道。第三圈层则以中南虎城际(规划)与 常虎高速延长线-佛莞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,是串联东 莞南部九镇的主要交通通道。
“四纵”:自西向东分别是西部沿海走廊、中部隧洞走 廊、东部谷地走廊和东部盆地走廊。其中,西部沿海走廊是 以深圳 20 号市域快线和穗莞深城际为支撑,结合原有的莞 太路、广深高速、沿江高速形成复合交通走廊,串联深圳中 心区-宝安-滨海湾。中部隧洞走廊由于山脉宽度的影响,该 地区传统的道路通道较少,基本形成以南光-龙大高速、深 圳 13 号市域快线(规划)、深莞增城际(规划)的复合走廊, 串联深圳中心区-光明-松山湖。中部谷地走廊是结合石马河 谷地形,利用现状广九铁路、东深公路,叠加常龙城际(规 划)和深圳 22 号线形成的复合走廊,串联深圳中心区-龙华 -东莞东南板块。东部盆地走廊由于莲花山脉两支形成长度 超过 10 公里的山脉阻隔,轨道通道有限,依托深汕高速、 深汕高铁、深圳轨道交通 14 号线形成的渡河交通走廊,串 联深圳中心区-龙岗-惠阳。 统筹跨界主次干道和城市轨道,推动建设时序、道路等 级、设计标准等衔接,重点梳理东莞南部九镇、惠州惠阳与 深圳宝安、光明、龙华、龙岗、坪山五区的交通对接,形成 合理、便捷高效的边界综合交通网络。
强化协作分工的“轴辐式”枢纽格局
构建与分布式区域发展结构匹配的轴辐式铁路枢纽格 局。深莞惠中心区布局 9 个轨道主枢纽,发挥主城区人流集 散的功能。其中,深圳布局 5 个,分别为深圳北站、深圳站、 西丽站、深圳机场站以及坪山站;东莞布局 2 个,分别为东 莞东站、第二高铁站;惠州布局 2 个,惠州站、惠城南站。
在人口与经济活跃的东莞、惠州和深圳相邻地区,通过设置 虎门站、滨海湾站、塘厦站、光明城站、平湖站、惠州南站 6 个临界次级枢纽,与主枢纽形成高效的轴辐式结构分担主 枢纽压力,支撑东莞滨海湾、深圳会展海洋新城、东莞松山 湖、深圳光明科学城、塘厦、平湖北、大运新城、惠阳以及 大亚湾等关键分布式节点。其余地区结合松山湖、常平、龙 岗、平湖等轨道交汇地区形成 11 个次一级铁路枢纽。
加快重大海空交通设施协同建设
强化深莞惠海空枢纽资源整合,提升面向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等国家战略的服务能力。构建以深圳港为国际航运枢 纽,东莞港、惠州港共同支撑的都市圈港口群,以深圳西部 港区、盐田港区为龙头,以深圳平湖、东莞、惠州等内陆港 为补充的,以平湖南-盐田港区专用铁路为通道的组合港体 系。以深圳机场为主枢纽,联动惠州机场的深圳第二机场功 能,协同打造深圳都市圈高品质创新型国际门户枢纽。近期 加快完善深圳机场面向亚太、辐射全球、衔接“一带一路” 国家航线网络,拓展国际全货机航线,形成适应国际航空枢 纽建设要求、与都市圈门户机场相协调的国际航线、航班时 刻和国际航权配置;加快惠州平潭机场改扩建工程,预留机 场扩容空间,建设惠州千万级干线机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