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将引领中国物流车智驾之路?

来源:品牌

我国公路运输作为货物流通的核心载体,承担着超70%的营业性货物运输量。但是,物流行业正面临多重挤压。人力不够、成本占比高,安全事故导致的赔偿与停运损失持续侵蚀利润。而新能源车在购置成本上的劣势,亟需通过智能化弥补全生命周期价值缺口。

当前货运物流行业正面临严峻的人员结构老化问题——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报告显示,35岁以下货车司机占比不足20%,46岁以上则已超36%。年长司机群体虽经验丰富,但长途驾驶中生理机能下降易导致反应延迟,再加上货运物流工作时间长,疲劳驾驶现象多,进一步推高了事故发生风险。这一现状倒逼行业亟待探寻解决方案,以缓解司机短缺及年龄断层的困境,更要筑牢货运安全防线。

2024年年底,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《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》,核心目标是到2027年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3.5%左右,并解决当前物流行业“单一环节成本低、全链条运行成本高”的核心矛盾。

从整体来看,要想能够缓解目前物流行业在安全、成本、效率方面的难点,智能化是必然的趋势。

智能化,下一个未来

首先,从手动控制到自动控制,智驾系统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感知(如毫米波雷达、激光雷达、高清摄像头),可实现360度无死角监测,有效降低人为失误导致的事故率。比如针对长途运输中驾驶员易出现的疲劳驾驶、注意力分散等问题,系统能通过分析方向盘操作频率、驾驶员面部特征等数据,实时发出声光预警,甚至在紧急情况下自动施加制动。

其次,在成本控制上,智能化的降本效应同样突出。智驾系统则可通过算法精准控制油门和刹车,对车辆轮胎磨损、制动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测,也能提前预警潜在故障,减少因突发抛锚产生的维修成本与停运损失。更重要的是,在行业普遍“投保难、投保贵”的痛点,辅助驾驶技术有助于降低事故率和保险成本。

最后,效率提升更是智能化的强项。智能调度平台整合了实时路况、货物信息与车辆位置数据,能动态规划最优路线,避免拥堵路段的同时,实现 “货与车” 的高效匹配。智驾系统可在合规范围内实现长时稳定作业,相比驾驶员日均8小时的有效驾驶时间,智能化车辆单日运输时长可增加几小时。

顺应技术演进与城配场景的实际需求,电车资源即将在江西上饶举办的NEVC2025挑战赛中,首次增设智能化及辅助驾驶系统评价赛。此次增加辅助驾驶测试的目的在于:当下城配物流车的智能化以L2级辅助驾驶为主流,其主要通过降低出险率为车主减轻保费负担。

此次评价赛的评测项目精准聚焦自适应巡航(ACC)、车道保持(LKA)、自动紧急制动(AEB)等核心功能,重点考核车辆自主决策能力和安全性。这些情况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出险风险。对于城配物流车而言,辅助驾驶功能的可靠程度,正是能否通过降低事故率,进而从保险公司获得保费优惠的关键。

物流车智能化,谁在领先?

物流车智能化的赛场,能很明显看到不同的势力相交。

一方面,是传统车企从电动化到智能化的二次跃迁。

瑞驰在2025年推出的EC75智驾客运版搭载全栈自研L2 +智驾系统,配备11个感知硬件,可实现ACC自适应巡航、LDW车道偏离预警等7项功能,满足了城市高频场景下降低事故率和驾驶疲劳的核心需求。上市2个月即交付5000辆,成为商用车领域首个“智驾爆款”。

远程星享V7E与超级VAN代表了远程两种清晰的智驾路线。星享V7E其L2级系统标配AEB、ACC及独有的倒车紧急制动,能够切实降低城配事故率与保费。而超级VAN则凭借大算力芯片和线控底盘,为高阶智驾和未来L4预留空间,瞄准多元化场景拓展。

福田在智驾城配商用车则布局了风景i智慧超充新品与卡文VAN车。前者为L2级,标配AEBS、ACC,硬件成本低30%,首年保费省4500元;后者与宏景智联合开发,达L2+级,功能覆盖城配高频场景,性价比高。

瑞驰以高性价比+高频场景覆盖抢占市场,远程则凭借卫星通信+集团生态构建技术壁垒,福田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数据闭环平衡性能和成本。三者虽在一定程度上有竞争,但这些差异化的技术探索共同指向一个目标:通过可靠的辅助驾驶功能减少人为失误,直接降低高昂的保险赔付和事故损失,从而破解物流行业“保费高、赔付更高”的恶性循环。随着政策强制标配AEB等安全功能,L2级辅助驾驶正迅速成为物流车的新标配。

另一方面,则是颠覆智能化的科技企业。新石器作为全球首个L4级无人车量产企业,已在13个国家部署超4000辆无人车,覆盖快递配送、零售补货、环卫作业等场景。智加科技联合江淮汽车打造的智慧重卡搭载三重冗余感知系统,可实现仓到仓全无人驾驶。卡尔动力L4级自动驾驶编队方案通过车路协同实现10 米内精准跟车,风阻降低15%,单车年能耗成本节省数万元。

可见,传统车企正在凭借规模化制造与场景深耕加速智能化渗透,科技企业则以颠覆性技术重塑边界,将技术落地为场景方案。不同势力的竞争与探索,让物流车智能化的落地路径逐渐清晰。

谁将引领?

物流车智能化的竞争已进入场景深耕阶段,不同场景呈现出差异化突破节奏。封闭/半封闭场景因为环境可控性强,在短时间内可以加速商业化落地,而末端配送则需要应对高度动态的环境,其规模化落地仍需要时间和法规的突破。

国家层面的政策设计正以“安全”为核心逻辑加速行业变革。2024年4月,交通运输部修订《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》《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》,明确要求营运客车、载货汽车、牵引车辆等强制装配自动紧急制动系统(AEBS)。这一政策直接推动L2级辅助驾驶系统(如ACC自适应巡航、LDW车道偏离预警)成为商用车标配。

在此背景下,比亚迪的“智驾平权”战略展现出深远布局。其将乘用车领域已验证的智能化技术快速下沉至商用车体系,通过自研线控底盘与低成本多传感器融合方案,将L2+级辅助驾驶功能变为物流车主销车型的标配。

智能化之路很长,参赛者都在加速前行。

9月12日-15日江西上饶的NEVC2025挑战赛,恰逢政策与战略的交汇点。作为国内首次物流车智驾公开实战评测,其意义远超赛事本身。

赛事依托国家级试验场——中交(上饶)汽车综合试验场的复杂场景(含118种特种路面、北斗+5G网联环境),对辅助驾驶的核心功能进行量化考核。此次测验将通过道路模拟测试,考核车辆在拥堵、突发障碍等动态环境中的响应能力。

谁将是引领者?

这个问题目前还无法回答,此次挑战赛的终极价值,是通过技术验证与市场反馈,加速资本向头部玩家集中,而福田风景系列、瑞驰EC75等L2级车型的规模化落地,已预示城配领域的主流方向。无论是车企还是科技企业,唯有在安全底线之上实现效率跃升与成本优化,方能在这场万亿级市场的角逐中占据先机。

便民办事宝更多
相关推荐更多